“我一直认为你这个人品质不错,因为咱们俩都不喜欢从事农业劳动,曾几何时,有人把你我看做一路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看法也有道理,起码咱们都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建平,你承包的这家企业要是干好了,将来有什么打算?”
“这个----,在穷困时,我做到了独善其身,如果承包的企业干得好,从目前情况看,也完全可以干好,将来我想做一些兼济天下的事。”建平道。
“兼济天下,具体指哪方面?”
“一方面我想为改变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出点力,另一方面,也想让那些当初在背后讥讽我的村民知道,我周建平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是个干正事有抱负的人。”
“你想怎么做?”
“其实我这次回家招工,就已经是在往这方面做了。我跟你算笔账,以我兄弟周建文为例,他去我厂里上班,每年怎么也有上千块工资收入,如果在家种地,全家才四五亩地,一年打多少粮食,除去成本值多少钱,你比我清楚,我父母想靠种地给建文修房子,我看希望渺茫。”
“你的意思,企业做好了做大了,将来你还要在村里招收更多的人?”
“我考虑过,把大量浪费在地理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再加以有效利用,对个人,对集体,对国家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一举数得,难道不是很好吗?”
这是周建平第一次敞开心扉跟别人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当然,这些想法也是在他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他贩运香蕉倒卖二手服装那会儿,他都饥一顿饱一顿,即使有抱负,目标也没有这么具体。随着境况的变化,他有了一些具体规划,接下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周建平要将规划一步步付诸实施。
“建平,当初执意从村里走出去,我以为你只是想挣钱摆脱贫困,没想到你有这么多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