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如金元清,都依旧推行儒教文化。
儒教对华夷之辩的标准,确实是有能让异族利用的漏洞。
过于强调是儒教礼仪文化之辩,而非民族。一旦抓住漏洞狡辩,可谓是比佛教还好用的,统治汉人的一把尖刀呢。
这种入夏则夏,入夷则夷的诡辩论调,简直是为夷狄入侵华夏做开路先锋,在理论上给了非汉族政权,入主中原统治中国的理由嘛。
即只要认同中国文化,无论何国何族之人,皆可为中国之主。这岂不是日本大中亚共荣圈的前身?
这种尊崇文化的行为,在国力强盛时期,譬如唐朝,可能是兼收幷蓄,能引万国来朝,彰显大国风范。
可在快要亡国灭种的南宋,需要的绝对不是遵从儒教礼仪的华夷之辨,而是以血缘为基点的民族主义啊。
而在见识到佛教为了传教,可以被迫国家民族之后,木念更是悚然而惊,联想到了儒家,不,应该是儒教。
蒙古,满清入族中原后,只要尊儒,部分儒生就纷纷投靠这些屠杀同胞的异族。
不谈华夷之别,强调用夏变夷,利用诡辩,完全扭曲了儒家的本意,只看重文化利益,不在乎国家民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