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发现,咱村子一直都没再来人了嘛。”孙大林苦口婆心,“说起分配知青的事我就来气,回回咋那么恰好,给咱村分配的知青都那么闹腾。咱村子都老老实实本分人,谁禁得住这么折腾啊。”
“偏偏这群知青的名声已经打出去,十里八乡传遍了,都知道大杨村的知青不安分,个顶个的坏,想分给其他村都分不出去,人家也嫌弃害怕。”
说起知青的事,孙大林感觉疲惫,是从灵魂中透出来的累。老老实实半辈子的人,最后临了临了,被人这么折腾,还没处说理。
“最后我实在没办法,去找公社主任,闹到最后,才是给承诺之后不再分配人。”
孙大林没说的是,当时他是抱着打持久战的心理,想着要是赵前进不松口,他就跟着赵前进,走哪跟哪,反正他挺大岁数老头,不怕丢人。
谁知道没闹多久,赵前进松口了。
孙梦毓之前还奇怪,大杨村为什么没有安排过下放人员。不论是从地理条件——偏、远,还是从生活水平——穷,来看,大杨村明显很符合下放地点的标准,报纸里都说过“要让他们去往最穷最困的地方接受从精神到□□的深刻改造”。1
但是现在她知道原因了。
五三说:“你爹是不是得罪负责分配知青的人了?第一次可能是偶然巧合,但每次都是如此,可有点说不过去。”
孙梦毓赞同,“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五三说:“你爹要是再不闹,估计大杨村都要被这群知青给拆了!大闹天宫的孙猴子好歹还有如来佛祖镇压,大杨村可没有镇压住那群知青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