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杨修觉得郑公对古文经学做注释的方法,不就是掺杂自己的私人见解吗?
他杨家也是诗书传家,治学《尚书》,偏向于古文经学,向来瞧不上今文经学微言大义,扭曲经学。
郑公虽然是从大儒马融,学的是古文经,但现在却走出了郑学这一条道,给古文经做注释,掺杂自己的私货。
这不是又和今文经学靠拢在了一起吗?
要能说实话的话,杨修是瞧不上这种方法的,但无奈人家地位高,这种实话心里想想就算了。
好在他们昭国有蔡邕这位古文经大佬坐镇,杨修也不是很担忧。
此时另一边,诸葛亮也在与自家兄长细谈。
诸葛瑾几乎所有精力都在为下个月的考试准备。
外界的事情,除非与朝堂和考试有关系,其他的他暂且没有精力关心,比如郑玄到来长安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lookbqg.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