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赵云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儒家之人,毕竟他是一个武将,理论上应该算是兵家,所以他问这一个问题也不是在为儒家担忧。
但他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自然是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
而杨秋的答案,直接关系到赵云最终的抉择。
若是用法家,赵云会觉得律法太过严苛,百姓生活恐将艰难;若是用兵家,无休止地打仗,赵云也觉得毫无意义,只会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若是用儒家,或者道家,这大汉的天下都已经尝试过了,似乎并不能彻底治理好这个天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
至于墨家或者其他杂家,赵云也不清楚效果究竟如何,因为历史上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所以他迫切地想知道杨秋的统治思想究竟是什么。
毕竟这半个多月在昭国沿途的经历,赵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至少在昭国治下的百姓,看起来人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似乎不再像过去那般深陷苦难和绝望之中,反而人人有衣可穿,有饭可饱。
而这一路上,越是接近昭国治下的地域,他越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最简单的官道,赵云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昭国和其他地方的巨大差异。
那是一条宽阔平坦、坚实无比的道路,也不知道是用什么神奇材料修筑而成的,不像其他地方泥土夯实的道路那样坑坑洼洼,反而异常坚固平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