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那个年代,算你们幸运,但那是以牺牲为数众多的体制外那些劳苦大众的利益,维系了你们的幸运,那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公平!都是中国人,凭什么种粮的吃不饱肚子,而做工的得过且过,却一日三餐无忧?”赵馨梅言辞犀利,他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空前活跃,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是,现在的企业还是那样的经营管理方法,怎么就不行了?”老父亲对这些现象很不理解。
“为了打破这种社会不公,现在政策给了所有中国人机会,所以,社会上各行各业出现了一些竞争者,有了竞争,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压力。”赵馨梅道。
“就算你说的是事实,我就不信堂堂国营企业,竞争不过那些私人小作坊。”
“老爸,你这就是一种体制内的傲慢与偏见,自以为是地认为所有私营企业都是手工小作坊,这不奇怪,体制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观点。人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怕的是,你们并不了解对方,却认为自己胜券在握,请问你们哪来的自信?就因为有体制这道护身符?”
老父亲被赵馨梅问的哑口无言。
赵馨梅继续道:“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态,很多国营企业在与民营企业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只能把市场拱手相让。很多人不明白,即使你有体制做护身符又能怎样?消费者不买你的账,一切都等于零。”
“你说了半天,民营企业又有什么独门绝技呢?他们凭什么取胜?”老父亲还是不服。
“根据我的观察了解,民营企业确实有让人瞧不起的地方,比如他们的员工素质,他们的规范程度,甚至他们的机器设备等等,都不如国营企业,但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过绝对称不上独门绝技,比如,他们机制灵活,理念超前,机构精干,没有任何人浮于事的现象,效率高,而且普遍具有服务意识,真正把消费者当做上帝一样对待。”
“这也没有什么秘密呀!难道我们的国营企业就学不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