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明跟在座的几位副主任都很熟,资历也差不了多少,年龄却更小,要不是这些陈年贷款绊住了他的腿脚,说不定徐继明早就成了联社副主任,所以,他跟几位副主任说话,就没有那么客气。
“开始我就说了,通过法律途径也不是马上就能收回贷款,但采取这一措施后,就有了收回贷款的希望,甚至离收回贷款更进一步,如果咱们什么也不做,这一百多万贷款就根本没有收回来的希望。”
“继明,你的意思是,只要赢了官司,拿到健生食品厂的所有权,咱们就有收回贷款的可能?”联社一把手故意这么问道。
“主任,我就是这个意思。”
“你再说的具体点。”
“首先,健生食品厂现在属于承包经营,承包人每年要交一笔承包费,这是触手可及的收入。另外,如果联社怕夜长梦多,想一次性解决问题,咱们可以作价,转手将健生食品厂卖给现在的承包人,这种办法,就能实现咱们马上回收贷款的愿望。各位领导,不知道我把意思说没说清楚?大家听没听明白?”徐继明道。
联社主任马上接话:“继明说的很清楚,我也听的很明白,这是个绝妙的注意,采用继明这个建议,我认为咱们这笔陈年贷款,不久就能收回来。”
“继明,你怎么现在才提出来,以前没想到这个办法吗?”坐在主任旁边的联社书记一直没有说话,主任表态后,他朝徐继明问道。
“书记,什么事都讲究个时机,以前时机不成熟,我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再说,时机不到,想了也没有用,因为那个时候要是联社得到健生食品厂的产权,不仅对回收贷款毫无帮助,那份资产还将是一块烫手山芋,变不了现,咱们还得花钱雇人看管。”
“那是为什么?”
“如果联社手握健生食品厂的产权,那个时候厂子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濒临倒闭,即使咱们想出售变现,也不会有人接手。”
“现在就好出售吗?”业务副主任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