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厂长,我对你前面谈及的改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等观点很感兴趣,但是说实话,对于一家生产食品的企业,我想象不出有什么观念需要改变,又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服务意识?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老孔道。
“关于观念问题,其实我在前面已经谈到过。在国营大企业,从上到下长期生活在一种保险箱似的环境中,由于物资匮乏,国家实行计划调拨,他们的产品犹如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去买他的产品,你得求着他。本来消费者才是上帝,可在国营企业那里,位置完全颠倒,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消费者成了被他们施舍的对象,你说是不是本未倒置?由于体制的僵化,这种观念要想依靠企业内部主动改变,几乎没有可能,因为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没有主动改变的动力。”周建平侃侃而谈。
“是这个道理,那么作为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他的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就被吃掉了,厂家的服务意识又从何谈起呢?”
“在一般印象中,售后服务就是卖到消费者手里的产品,如果有了问题如何退换维修。事实上,售后服务的范围包含的非常宽泛,就拿我们做食品加工的企业来说,产品定价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证经销商有利可图?我们还需要搞清楚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满意在什么方面,不满意又在哪些方面?这些工作都是售后服务的内容。”
高中阶段,周建平本来就文科好于理科,他又勤于思考,走向社会后,特别成了附属公司销售科的一员,周建平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都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书店买来了国外翻译过来当时国内根本没有这方面概念,更别说相关书籍了的“营销学”、“营销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推销员”等书籍,结合自己经商摆地摊的经历,周建平是同时代人中较早树立服务意识,理解转变观念重要性的那一小部分人。
面对周建平的一番高论,虽然孔经理文化水平不高,又对新事物不感兴趣,但他认为非常在理,“想不到周厂长还有这么多道道,你是大学毕业生吧?”
“让孔经理笑话了,我是八十年代初的落榜高中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哪有出来搞承包经营的?吃苦受累不说,风险还大。”
“听你谈了这么多,让我很受教育,周厂长,我敬你!”老孔端起酒杯。
“岂敢岂敢,你是领导,还是我敬你!”也许两人都很高兴,碰杯后把各自杯中剩下的酒都一口喝干了。
周建平把两人的杯子再次倒满,第二瓶酒也见底了,真是舍命陪君子,算上这杯,周建平也喝了三杯酒,他可从来没喝过这么多。老孔更是厉害,他喝了七杯,也就是一斤四两,这么大酒量的人,周建平还是第一次亲眼所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