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大学所在城市的景点都要罗列一大串,包括几路公车通往哪条景点都要在信纸上说清楚。
哪个食堂的菜好吃,哪个窗口的阿姨打菜手不抖,辅导员是个啥样的人,班上男女比例的情况,舍友都分别来自那些城市……
等等,等等,诸如这些都不是三五封信能说得清楚的。
但几乎每一封信的落尾都会热情的邀请高中同学假期来这边游玩,带他们逛校园,请吃饭啥啥的……
估计现在兵兵这个新兵蛋子应该正处于那种兴奋期吧,而跟家里说那些,有代沟难以沟通。
所以跟同样对军营生出向往的骆宝宝倾诉,更能产生共鸣。
“这说明兵兵对军营生活充满了热情,这是好事。”杨若晴说。
最怕的就是到了那边,吃不了苦,发现真正的上战场跟在庆安郡兵部的操练场不一样,然后哭着喊着想做逃兵。
幸好不是。
“嗯,看那小子的信,罗里吧嗦的,不过总体来说,他应该还是能适应的。”骆宝宝也像个大人一样,挺直了腰杆,捏着下巴,有馍有样的分析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