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主张明心见性,但新世界凡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很难理解吠陀那一套理论,佛教要想发扬光大不易。
两位有大智慧的佛祖,一直在寻找成圣契机,有所感悟后发誓建立极乐世界。他们更新了佛教理论基础,入教的僧人参禅证大涅槃,至于凡人不需要懂深奥理论,听一些佛教小故事加强信仰,虔诚地烧香拜佛就行了……
相比于最初的慈悲为怀,佛教增强了仪式感,比如做功果法事,再比如寺庙塑金身。
唐僧师徒抵达灵山,阿傩迦叶讨要利是,唐僧师徒告状也没用,佛祖也认为该给。道理很简单,东西到手太容易,就不知道珍惜了,所以必须知道经书得来不易,这才有唐僧师徒才千里跋涉才能拿到佛经。
佛寺塑金身也一样,消耗的是信徒钱财,但信徒乐在其中,信仰更加虔诚。如果佛寺不要信徒捐赠,全都是苦行僧修行,做法事不收好处,庙里全是泥菩萨,信众反而不把寺庙当一回事。
佛教内部僧人对此有争议,东土汉传佛教就有八宗,大家理论基础不一样。比如那位菩提多罗大师,来东土建立的禅宗,主张见性成佛,不念经、不参禅、不礼佛,讲究一个顿悟。
佛教后来又多了密宗,存在显宗和密宗的区别,所以佛教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不过就像儒家内部各个学派争斗千年一样,肉都是烂在锅里,佛教不管是哪一个宗,最终还是佛门的一部分,佛教依然大兴。
如果哪天某宗出了一位大德高僧,认为自己能与佛陀肩并肩,非得把一宗变成一教,那算不算佛门分裂了?这个可能性不大,开创佛教的两位都是圣人,如今的佛祖也大智大慧,没有哪个僧人那么自不量力。
黑风洞神秘空间。
巨大的脊椎骨显化了开天辟地前的一段历史,黑熊精看得如痴如醉,因为侥幸融合过吠陀一缕真灵,他天生便有佛性。他不是吠陀本身,但凭借吠陀金刚舍利见到这根巨大的脊椎骨,他是最幸运的一个真灵,必然能得到一些好处。
“阿弥陀佛!侥幸得见此骨,今日方知我是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