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者”的事情他倒是听了不少,听到了好些“强买强卖”的事情,仗着商队的人打不过自己,强行表示要护送什么的,似乎还有人就专门蹲在路上等商队、车队路过干点事儿呢。就这事儿吧,跟拦路抢劫真的差别不大——也难怪“救助者”的评价毁誉参半……呃,“毁誉参半”是他自己从这个组织干的事儿上给出的评价,而他听到的有关它们的评价,基本都是偏向于糟糕的那边。
而这样毁誉参半的组织,到现在却依旧没有被人推倒,反而好像维持着某种平衡的模样,就……怪奇怪的——就好像有种默契,商队、车队对受到“正常帮助”感到庆幸,对“被迫受到帮助”感到正常,顶多在正常里掺杂一份无奈;而“救助者”,则拎着这部分庆幸与正常去搞事情,有节操的就做一场公平交易,没节操的就强买强卖。
他是不知道这种微妙的平衡是怎么保持了这么多年的,就算要猜测,也只能往“大概是天黑的原因吧”这方面去猜。
丢掉中间的其他话题,他也听到了谈论起商队车队都在往坤城跑的事儿,延伸的话题里也听到有人提起了坤城的那件事——一提到坤城他就竖起了耳朵,但,就如潇风所说的情况一样,几乎所有人都只知道这件事的片面情况,不知道更多更具体的事项,而且也好像没有人深入钻研到底为何而发生。
总感觉很奇怪,这事儿家喻户晓,而且又是影响巨大的事情,而且发生的事情还不止一次——都提到“周期”了,那肯定是发生了很多次——结果就是这样的事情,却没有人知道接近根源方面的事情吗?
是不需要知道?还是说,没办法知道?——就好比某种过于常见的自然规律,已经非常习惯了此事的存在,所以没有继续深究的打算:看到下雨也不会去念叨雨是怎么形成的,只知道下雨了,该回家收衣服了。
带着复杂的各种想法陪着潇风逛了一会儿,过了一阵子他俩就逛到了那个“向左”的小店门前。小店就是一个正常的小店铺,位于街市的角落,通体用灰白的砖块与一小部分地应石铸成,整体有五六米宽,四米高,不过内部有空间扩展的痕迹,所以内部的真实大小,应该要比外部所见大一些。
“叮铃——”
推门响起的风铃摇曳声在小店铺的门口回响,小店内部的空间比外部所看要大一倍左右,十分宽敞。各类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也很简单:贴墙处的几个长柜子,以及最里面横放的似是前台的桌子,再加上天花板上挂着的几颗地应石,便是这间小店里的所有东西——淡黄色的光芒映照在那些灰黄色的木质柜子上,让反射的光芒都变得浅色了一些。
这年头应该已经见不到除了黑色以外的木头了吧,这种灰黄色的木质柜子,恐怕还是用别样的方法给处理出来的。
前台处坐着一位中年……年老的男子……其实他应该只有三四十的年龄,本应该和商正差不多,但他的精神面貌实在是太糟糕了,面色憔悴,形容枯槁,脸上的疲倦与身上的衰弱气息混在一起,让人总担心他下一次眨眼闭上眼睛后就再也无法睁开——整体的感觉体现在表面,让他看起来老了少说二十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