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三十六章 北虏(下) (1 / 5)

作者:蟹的心 最后更新:2024/3/9 11:03:16
        “陛下请看,这是臣写的条陈。”耶律楚材从袖子里取出一封文书,递给郭宁。

        骆和尚咀嚼菜肴的动作微微一顿,心里有些佩服地道:“这契丹人真能摸准郭六郎的脾性。”

        骆和尚是郭宁的故交,两人同为微末小卒时,不下十次的彼此救助,在刀尖上凝下惺惺相惜的情谊。若没有骆和尚,郭宁早就已经死了五六回,反之也是一样。两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都非常之深。

        正因深刻了解郭宁,骆和尚也就格外鲜明地感到郭宁的变化。从河北塘泺间崛起的郭宁论勇猛好斗,与先前一般无二;论深沉大略,比原先强了百倍千倍。

        但骆和尚几乎从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郭宁的成长对塘泊里每个溃兵都是好事,既然是好事,何必纠结。

        与此同时,耶律楚材注意到了骆和尚的表情。

        他只当没看到,殷勤地替郭宁打开条陈,请皇帝先看目录。

        耶律楚材在数年前,曾经隐晦地询问过骆和尚,向他打探郭宁在河北的经历。根据骆和尚和其他几名定海军中老资格的回答,耶律楚材认为,郭宁部众离散,屈身潜藏河北的那阵子,必定师从于一位极其博学多闻的尊长,遂得以巨大的长进;而这位尊长,很可能是靖康以后流落到金国北疆的宋人高士。

        受到这位高士的影响,郭宁对自家幽燕出身的认定甚是淡漠。比如郭宁从来不曾用这数百年来常见的“燕人”、“燕民”来自称,而是始终自认为“汉人”或“汉儿”。

        另一方面,郭宁称呼南朝宋人的时候,也几乎不用通常的“南人”或“南蛮”。可见在郭宁眼里,北方的汉人与南朝宋国之民实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由此也可推定,那高士绝非如今蜗居江表的南朝宋人,而是早年几乎匡合九州的大宋之遗民。

        皇帝心里深植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有利有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其他小说]少年大将军 [列表]
  2. [其他小说]大唐腾飞之路 [列表]
  3. [其他小说]1627崛起南海 [列表]
  4. [其他小说]大唐逍遥驸马爷 [列表]
  5. [其他小说]御天武帝 [列表]
  6. [其他小说]五代梦 [列表]
  7. [其他小说]荡宋 [列表]
  8. [其他小说]国公凶猛 [列表]
  9. [其他小说]我的公公叫康熙 [列表]
  10. [其他小说]大明镇海王 [列表]
  11. [其他小说]铁血残明 [列表]
  12. [其他小说]回到初唐当神仙 [列表]
  13. [其他小说]大明新世纪:赤潮 [列表]
  14. [其他小说]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 [列表]
  15. [其他小说]军工科技 [列表]
  16. [军事历史]神话版三国 [列表]
  17. [军事历史]神国攻略 [列表]
  18. [军事历史]无双立志传 [列表]
  19. [其他小说]不列颠之王 [列表]
  20. [军事历史]抢救民国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