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拿出了一份奏疏,正是刘晋写的奏疏。
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等人一一接过奏疏仔细的看了起来,刘晋很少正式的写奏疏,但每次提及的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故而弘治皇帝极为重视,每次也都会拿出来讨论。
“陛下,南京之事只是偶然发生,也是南京那些大工厂主有意为之,故而才险些酿成大祸。”
“这仅仅只是个例,并不具有普遍性,我大明人历来极为重视自己的信誉,重视家族的信誉,犹如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敢有丝毫的污损。”
“据臣所知,在年底的时候,有很多商行其实是亏钱了,但即便是亏钱,大家依然会选择倾尽一切办法来筹集资金,将工人的工钱给发下去。”
“如果有人不给工人发工资,则名声损毁殆尽,不仅仅再也招不到人,而且还会遭到诸多同行的鄙视,大家都不愿意和其合作。”
“再者,工厂、作坊、商行等等的经营过程当中,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按月发放工钱的话,这会导致很多工厂、作坊资金紧张,运转不畅。”
“所以臣以为没有必要出台强制性的法律,我大明人信誉为天,将信誉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断然不敢失信于人,更何况即便是出现了失信之事,也还有朝廷出面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刘健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他家最近在老家河南这边新办了一个大纺织厂,用工数量足足有两万多人,再加上原先办起来的工厂,麾下足足有几万人在为他们家做事。
这工厂里面工人的工钱如果一个月一发的话,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如果一年一发的话,几万人的工钱可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即便是放在银行里面吃利息都可以凭空生出很多银子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