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反对派则认为“守在四夷,不闻为四夷而守”,把战争控制在国境线附近,没必要去管李朝。
只能说,历史何其相似,数百年后这一幕重演,而两个时代都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
早在主战派与反对派争执之际,万历皇帝就授意石星,先行把兵部右侍郎宋应昌悄悄派去辽东经略,向辽东军讲述倭人的残暴行径,暗示皇帝心中所想。
所以说,士兵也许不清楚,而将领却深深知道,必须御敌于外,否则遭殃的只会是家乡。
与其战死异国他乡,也不让战火蔓延到自家,害了乡亲父老。
另外,投降、和谈这种事,往前数宋朝,往后看螨清,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在明朝不行!
大明是个另类,从头到尾都没有用牺牲女性,让她们远嫁异国的方式,来争取和平,正因为如此,除了堡宗朱祁镇被俘,去瓦剌做留学生以外,朝廷没有和谈过一次。
而且,那一次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和谈,陆离知道,大明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和谈,只有免谈。
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只要你敢侵犯国家利益,哪怕明知要输,那也得上,大不了输掉以后先跑路,等缓过一口气扭头接着打!
眼下的万历朝,兵魂与将魂都没有丢掉,辽东军怕死,却不肯退,士卒知晓他们这群主将已心生死志,那也会跟着效仿,杀两个倭贼保本,杀四个倭人不亏,能杀更多那就是赚。
短短几句话,引动帐内所有人的心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