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00章 霍雨浩VS橘子 (2 / 5)

作者:印小宇 最后更新:2023/9/9 6:18:18
        四台辅助飞艇,意味着霍雨浩的指挥中枢可以免疫四次致命打击,这是他用来取代自己指挥中枢厚重护甲的设置。

        能够抵挡四次致命打击,已经相当于对了相当后的装甲,那种情况下是绝不可能实现高速移动的。

        相比之下,牺牲了指挥中枢的单体性能,以及辅助单元的形式增加的护盾,就可以规避掉速度和灵活性不足的缺点。

        除此之外,指挥中枢本身就没有其他武器了,中枢整个呈现梭形,是一种非常尖锐的流线型设计,看起来就像是有两个尖的头的导弹。

        这是出于月球上大气极为稀薄而进行设计的,在这种环境下,几乎不需要考虑气流阻力,这种尖锐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到倾斜装甲更不容易被击穿,当然这种设计,也有在冲锋的时候孤注一掷,直接砸穿敌方老家的操作。

        相比于指挥的中枢,并没有安置什么武器,大量的无人机才是攻击的主力,每一台无人机内部都有智能程度相当高的人工智能,当然是批量生产的复制货,即便如此,也足够让他们再简单的质量下完成负责的战术动作。

        这短时间内完成对战场的测绘,根据命令进行自主的导弹引导,可以配合指挥中枢进行火力调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火力,对敌军基地进行清缴。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没有什么阵地,是足够强的火力砸不下来的,像是某些智能反导系统,拦截下来了几枚砸向城市的钢管火箭弹,就开始大吹特吹,实在是没有必要的,钢管上还特么这些东莱钢铁厂呢,根本算不上正规武器,火力密度也稀稀拉拉,拦截不下来才是问题。

        而真正的战略决战,天空中的导弹很可能会像下雨一样落下,当然也可能是搭载了反反导系统的昂贵武器开始疯狂进行技术上的内卷。

        坐拥一辆基地车的霍雨浩,既然是选择了前者,铺天盖地的火力,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他需要做的,就是协调引导每一枚导弹,对应这时间,让他们同时落下,而不是像真的下雨一样,有先有后。

        所以霍雨浩这边改造之后的无人机,与其说像是执行轰炸或空中格斗的无人机,不如说是更像一个个信息节点,帮助霍雨浩操控智能设备,在短时间内投送更多的火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