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念其实也并不愿打破这种自信。
尤其她也越来越意识到,台湾羽翼渐丰,尤其随着人口的剧增,军队的扩招,完全异于科举的新式义务教育,越来越完善的三省六部小朝廷,这种国中之国的状况已经逐渐不尽人意。
他们不可能永远甘于隐藏于商会之下,藏头露尾地与外界只进行商业性的交往,更不可能甘心困于一岛锦衣夜行。
宝刀即成,终有一日会名动天下。
纵然木念无心与大宋争锋,但是一旦对大理亮出刀锋,宋朝与大理毗邻,自然会知道出现了一个新的汉人武装政权。
而南宋,又岂能甘心宝刀为不受控制的无主之物,或招抚或围剿,只怕到时少不了安上一个乱臣贼子之名。
甚至如果认为威胁过大,会不会和大理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木念的军队,也是犹未可知啊。
吸取农民起义的教训,木念想到的最先的解决办法,就是广积粮,缓称王。在收复大理吐蕃之前,千万不能另立政权,是最重要的,至少也要给大宋一个能安抚的错觉才行啊。
但反正宋军势弱,吕侯他们自然会觉得,何必如此麻烦,拐弯抹角躲躲藏藏,干脆先下手为强,名正言顺另立新朝,才是上上之策。
偏偏木念能理解,却也不能苟同。但无论如何,可见台湾还是太小了,小到无法让越来越多的人满意,让他们拥有作为真正独立之国的底气。
究竟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暂时把吕侯他们的目光从中原之地引开呢?有没有什么更大的利益,会能暂时比另建新朝从龙之功更诱人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