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奶太抬举她了,她一个小丫头哪里学得来买办的事。"母亲语气中的为难让红玉回了神。
坐在椅子上的人抬高了眼皮当真不信似的,“葡萄藤上结不出倭瓜,你们夫妻两个一个管府外头的买卖,一个管府里头的买卖,也都是跟父母学来的,她是你们女儿怎么会学不来?”
买办从来都不是学得来学不来的问题,这里面的油水多门道深,猫腻一层裹着一层,王熙凤叫一个刚刚十岁的小姑娘去跟着买办学做事,并不是要红玉学什么,而是要林之孝家的不要再装看不见。
林之孝家的笑说,“奶奶是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不爱理这些,她就自己兜里那三钱两子儿的都捣鼓不清楚,怕是一两银子能兑几个钱都不知道呢。”
“你这么说,我还真要考考她,”王熙凤换了个姿势,重新靠在离红玉更近些的椅子扶手上,“你说说一两银子能兑几个钱?”
红玉被这问题问住,她只知道巷口周叔糖的葫芦两文钱一串,东街张姨的肉包子三文钱两个,她的日常远到不了用得到银两的程度,但她还是把自己的答案给了出来,“想来是一千六百个吧。”
"哎哟哟,这还不是管账的料么,”王熙凤的目光又转回林之孝家的身上,十分畅快地笑道,“你们去问问府里的哪个主子不想这样的人来办采买,哪个丫头又不盼着这样的人来发月钱。"
这话逗得屋里的人笑成了一片,王熙凤先止了笑,逗孩子式地又问红玉,"说说怎么就是一千六百了。"
红玉知道自己答错了,见王熙凤问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着半斤八两,一斤十六两,那一两银子就该是一千六百钱了。”
王熙凤见红玉算得流利,起念又问,"那十三两能兑多少?"
红玉想了想,答道,"两万零八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