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道:“在玉山的学习生活可还习惯?”
姜羲点头:“习惯呢,先生们个个鸿儒博学,同窗们也是才华横溢,玉山果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你可知,这玉山为何叫玉山?”
“学生不知。”
“当年青云先生下江南至樟州,当时的玉山还不叫玉山,只是一片荒山。有一日青云先生晨起登山观日出,见霞光辉映下,这座山通透如壁玉,树木森严宛若玉上刻痕,一时震撼难言,便为这片荒山取名玉山。”
元堂先生顿了顿,笑意更浓了些:
“玉乃通灵之物,上可通神,下可佑民,取名玉山,也算是一种美好祈愿。虽说后来无人再得见青云先生口中的景象,但玉山之灵应和了这玉山之名,为江南一地培养过数不枚举的优秀学子,也算得上是一座灵山了。”
“那青云先生可真是慧眼如炬。”姜羲称赞了一声,语调忽的低落下去,“就是可惜,有人玷污了这玉山之灵,若山有山神,怕是会怒不可遏了。”
元堂先生的神情肃了肃:“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姜羲猛地起身,从袖子里抽出一封书信——正是那日,永城侯世子楚稷在藏书楼给她的那一封。
姜羲长揖到底:“山长,学生偶然在藏书楼的一本书中发现了这封信,读过之后,只觉得浑身冰凉,哀怒悲戚……我想,只有山长能还这封信的主人一个公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